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0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790篇
测绘学   324篇
大气科学   261篇
地球物理   442篇
地质学   1384篇
海洋学   387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25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华北板块南缘栾川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栾川群出露于东秦岭北部。在栾川群分布区域,古华北板块不同时代的地层往南逆冲,构成北秦岭的太华推覆体。栾川群存在于该推覆体内部的特定逆冲岩席之中,沿这一逆冲岩席追索,确定古华北板块南缘的栾川群是连续沉积的,而受后期推覆构造的改造,栾川群在推覆体前缘的分布是断续相连的。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的研究,对栾川群的划分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栾川群由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及大红口组构成。栾川群形成于震旦纪晚期,由湖坪及潮下斜坡等滨浅海沉积物构成。栾川群的岩浆岩为具双众数特征的岩套,具典型的大陆裂谷岩浆岩特征。并认为中元古代以来,古华北板块南缘处于裂陷拉张环境。早期的裂陷形成了熊耳群、汝阳群、官道口群及竞坪群,晚期裂陷的过程形成了栾川群、陶湾群,其进一步发育导致以二郎坪群为代表的洋壳生成。  相似文献   
62.
Sakhaite was first discovered by Ostrovskaya, Pertsev and Nikitina at Siberia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By using the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 they proved that the crystal system of sakhaite was cubic (a = 1.464 nm), its possible space groups were Fm3m, F432, F43m, Fm3, F23, and its crystal chemical for-mula was Ca48Mg16(CO3)16(BO3)28Cl4(OH)8 4H2O[1]. Chichagov, Simonov and Belov studi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synthetic sakhaite and determined that its space group was F4132, …  相似文献   
63.
黄渤海大风的客观相似预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MICAPS资料为基础,海平面气压资料为指标,设计了一种通过计算相似系数查找相似形势,制作黄、渤海地区24h大风的客观预报方法,并建立了包括109个大风历史个例资料库。试验结果表明,风速预报的平均误差在20%以下,满足大风预报业务的要求。相似法具有不需依赖国外资料及计算简单迅速的特点,它不仅是现在日常业务的一个补充,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可以在战争等非常情况下使用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64.
陕北砂黄土区公路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西北黄土的颗粒组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自NW向SE可依次划分为砂黄土带、典型黄土带和粘黄土带。黄土高原北部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表明,砂黄土区公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包括黄土边坡滑塌灾害、路堤裂陷灾害、路桥变形和冲蚀灾害等。根据试验测试分析结果,公路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受黄土本身的物质组成、结构及力学性质控制,人类工程活动的盲目性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文章在砂黄土公路地质灾害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边坡防护和冲蚀灾害防治是公路地质灾害防治的两个基本途径,并给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这不仅对该地区的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其它生命线工程如铁路、输油气管道、渠道等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5.
镇旬铅锌矿田热水沉积硅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镇(安)旬(阳)铅锌矿田热水沉积硅岩的产状、形态、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硫同位素、氧同位素等研究表明,本区硅岩具有以热液为主兼有生物和正常沉积的特征,并非典型热水沉积岩。  相似文献   
66.
陕西金矿床类型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齐文  侯满堂 《陕西地质》2004,22(2):1-8,106
通过对陕西金矿资源的分析、总结,将陕西金矿成因类型划分为7类14亚类;与金矿有关的成矿系列划分为3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7个成矿系列类型,10个成矿系列和4个亚系列;金矿床空间分布严格受隐伏基底和出露基底,隐伏岩体、重磁吻合构造,构造和成矿时代的控制;与金成矿有关的Ⅲ级成矿区(带)有4条,有关的Ⅳ级成矿区(带)有10条,有关的Ⅴ级主要金成矿区(带)有16条;提出了金矿新的找矿方向,为今后本区金矿地质找矿的新突破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67.
描述河流横断面的窄深程度,无非是用来衡量它对过流能力和输沙能力的影响大小,及其在河流地貌方面的时空上的调整变化。回顾总结了以往描述横断面形态的常用指标,包括河相系数、宽深比,或湿周与平均水深的比值,指出这几种指标在描述黄河中下游河道时所存在的共同缺点:(1)缺乏物理意义;(2)不能真正代表断面的窄深程度;(3)明显的夸大了宽浅和窄深断面的差别。从表称流量的概念出发,作者认为,应该使用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等面积的表称流速来描述断面形态。如果用表称流速来衡量黄河下游河南和山东河道的断面形态的差别,就会发现,断面形态的不同,其对过流能力的影响不过1:2,远不象河相系数和宽深比所描述的达到1:6甚至1:11那样的悬殊程度;黄河下游河道主槽“多来多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表称流速。  相似文献   
68.
重庆石碗溪小流域坡度和高程对土地利用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罗云云  李瑞雪  屈明 《山地学报》2004,22(2):254-258
坡度和高程是土地资源固有的两个重要环境因子,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尤其是在山区,坡度和高程基本上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方向和方式,从而影响农业和经济的发展。石碗溪小流域面积20.73km2,为丘陵低山区。按坡度和高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把坡度和高程各分为3级,即:0°~15°、15°~25°、>25°和500m以下、500~800 m、800m以上。从1:10 000地形圈上提取土地坡度和高程分级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又叠加,获取各坡度、高程级及其土地利用类型和数据。结果表明,土地面积随坡度、海拔级的增加而加大。耕地分布在各个高程级0~15°的缓坡上,800m以上地区面积最大,果园和森林大多分布在800m以上>25°的陡坡地上。通过分析比较小流域各个行政村2002年农业总收入及种植业、林业、牧业收入与坡度和高程的关系,可以看出坡度和高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根据坡度和高程状况,结合小流域社会经济条件,提出几点建议,以其为山区小流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及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用L-曲线法确定半参数模型中的平滑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L-曲线法确定平滑因子。通过确定合适的平滑因子,更好地控制了残差部分V^TPV与光滑度部分S^TRS之间的平衡,得到了更准确的参数估值。通过算例,将基于L-曲线法确定平滑因子的半参数模型解算方法和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L-曲线法确定平滑因子后,提高了半参数模型计算结果的精度,可以更好地将观测值中的系统误差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70.
利用SMART 1台阵三次地震记录拟合了各个测点在地震中的竖向地震动强度包络曲线及Amin 和Ang的强度包络函数中各模型参数值,分析了各模型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各模型参数随二维空间坐标及土层厚度变化的随机模型,为多点地震动合成中竖向强度包络函数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